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LYN的论坛 门户 世界军事 中国军情 查看内容

预备役士兵参加国庆阅兵等活动遭遇涉法难题

2009-11-18 17:17| 发布者: robot| 查看: 171| 评论: 0

资料图:预备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本报记者 张明军 特约记者 司 儆 通讯员 毕永波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午10时46分,预备役方队通过天安门,这支佩戴“Y”字领章的国防新旅引人瞩目。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阅兵后,预备役方队的一员、预备役士兵王志兴被工作单位停发工资奖金一事,引起了本报编辑部的关注。此事,经军地有关部门协商,得到了妥善解决(本报10月14日六版进行了报道)。

  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预编官兵来自社会各方,他们在工作、训练、执勤中经常遇到哪些涉法问题?给部队建设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化解涉法难题?

  11月12日,记者带着一串疑问,走进北京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师。

  履行义务怎能丢工作?

  几个月前,在一家企业工作的预备役士兵小宋面临喜忧参半的两难选择:高兴的是自己入选国庆大阅兵预备役方队,为难的是工作单位告知他,参加阅兵训练期间耽误工作,将被停发工资奖金,而且还将面临解除劳动合同。

  参加国庆大阅兵训练是一生的光荣,更是法律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必须依法应召。然而,参加训练却要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要工作还是要履行义务?小宋苦恼不已,一筹莫展。

  该师政委刘亚非得知小宋的情况后,立即要求机关的同志协调当地政府、人武部、工会等单位的领导,一同来到这家企业,依法据理力争。这家企业的领导原以为自己理直气壮,看到有关法规的明确规定后,才知道企业的做法有悖于法律规定,当场承诺遵守法律规定,小宋的工资待遇不变。

  此事虽然得到了圆满解决,但类似情况还有没有?调查结果显示,仅该师所属某营37名参加阅兵训练的预备役士兵中,就有3人涉及到此类问题。

  据该师政治部主任陈广生介绍,《兵役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预备役人员,在参加军事训练期间,由原单位照发工资和奖金,原有的福利待遇不变。尽管如此,每年部队组织预备役官兵进行军事训练时,总会出现一些官兵合法权益受损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编兵单位领导不了解法律规定,或者国防观念淡薄片面出于本单位利益考虑。而每协调解决一例类似情况,都要牵扯各级领导机关大量的时间精力。

  为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类似问题,维护预备役士兵的合法权益,今年该师以组织预备役官兵参加国庆阅兵训练为契机,协调驻地政府出台执行法律规定的实施细则,下发到兵员所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同时大力加强国防法规宣传,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人员集中哪能靠感情?

  人员难集中,是预备役部队开展军事训练长期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预备役人员既有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也有乡村居民,每到集中组织训练时,总有一些单位借故推托。要想把这些写在部队花名册上的人员集中起来,每次都要颇费周折。为此,一些基层营连为便于开展工作,取得编兵单位领导支持,往往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精力用在沟通感情、加强联络上。

  以前,一到组织预备役人员训练时,师下达命令后,各级干部便分头到编兵单位做工作,甚至软磨硬泡。尽管如此,与师、团关系好的编兵单位很支持工作,而关系一般的则不愿动“一兵一卒”,需要费尽口舌、多方协调。

  《兵役法》第七章,对预备役人员的军事训练进行了专门规定,为什么难落实?一些编兵单位的领导甚至提出,我们是地方单位,不归部队领导,你们的通知,我们不好执行。

  人员难集中,训练难落实,何谈战斗力?该师领导认识到,长期靠感情做工作不是根本之策,必须理直气壮地贯彻落实法律规定。为此,今年年初,他们与驻地政府协商,依据《兵役法》建立了军地联合下发用兵通知的机制,组织军事训练时由师机关与当地政府联合将用兵通知下发到编兵单位,促进了军事训练法规的落实。10月上旬,该师组织部分预备役人员野营驻训。他们协调驻地政府联合下发用兵通知,各个编兵单位积极支持配合,训练名单所列入的各职各类人员全部按指定时间地点应召报到。为期一个月的训练,由于参训的营连齐装满员,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谈起今年军事训练的喜人变化,该师师长白志宏感触颇深:“预备役人员集中的问题落实难度大、涉及范围广、组织实施复杂,必须转变思想,建立有利于法规落实的制度机制,才能化解难题。”

  部队奖励咋就不算数?

  今年夏天,该师所属一个连队的专业训练中,一名预编士兵不服从管理、出现违纪问题。在研究处理意见时,机关人员发现驻地政府制定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有奖励无惩处。处分无依据,基层对此束手无策。

  据该师组织科肖科长介绍,类似的尴尬事并非个别现象。国庆大阅兵结束后,该师根据有关规定和本人申请,并与驻地组织部门协商后,将表现突出的60名预备役人员发展为党员,没想到一些单位却不予承认。执行大项任务后,师团组织评功评奖,然而一些编兵单位却拒绝将奖励卡片装入受表彰人员档案,理由是“这不是地方政府授予的荣誉”。

  由于预备役人员具有双重身份,其表彰奖励和管理问题如何实现军地对接?预备役部队首长、党委机关如何实施奖励和处分?师领导分析认为:只有通过有效实施奖励和纪律约束,才能激发预备役人员履行军事职责的事业心责任感,预备役人员身跨军地两家,其奖励和处分也必须通过军地联合实施。

  军地奖励“两张皮”、部队奖励“不算数”的现象必须改变。为此,军地联合下发规定,对预备役人员参加大项任务的表彰奖励、享受待遇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同时,该师与驻地政府依据相关法律,联合制定了“军地共同考察预备役军官”等8项规章制度,对军地奖励对接、联合实施纪律处分进行详细明确,化解了奖励和处分的难题,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

  预任士兵、首都机场安检科吴明亮,参加阅兵前是副科长。受阅训练期间,他因表现突出荣立二等功一次。经过军地联合考察,吴明亮不仅在本单位被提升为科长,还被该师破格任命为指挥连副连长,授予预备役中尉军衔。

  依靠地方性法规化解预备役部队建设难题

  ■赵则强

  尽管相关法律对预备役工作进行了明确,但在具体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难”:人员难集中,经费难筹措,人员难管理。应当认识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预备役部队的全面建设,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从法律层面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三:有法不依,阻碍了国防义务的有效履行;习惯做法与法律规定不符,侵犯了官兵合法权益;相关法律实施细则不完善,影响了具体问题的妥善解决。

  如何解决影响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突出问题?从实践和贯彻法规的角度来看,必须严格坚持依法治军,通过建立完善地方性法规,从而更好地贯彻《兵役法》、《国防法》、《预备役军官法》关于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相关规定。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国防法规教育,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同时,要通过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使现有法律的原则规定得以细化,更具有操作性,更便于贯彻落实。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文件是宪法和法律的有效补充。有的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或相对滞后,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导致预备役部队处理部分问题无法可依,工作被动。对此,只有通过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地方性法规,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法律难题。北京军区某预备役师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可行、有效的路子。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YN的网站 ( 鲁ICP备09047109号 )

GMT+8, 2025-1-23 20:12 , Processed in 0.15240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