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LYN的论坛 门户 焦点新闻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政协委员疾呼推行“社区养老”新模式

2010-3-15 23:18| 发布者: robot| 查看: 119| 评论: 0

  我国老年人养老需求急剧上升 政协委员疾呼推行“社区养老”新模式

  行动不便,可享上门陪护服务;空巢老人,白天可去“托老所”消遣;子女太忙无暇做饭,可去社区老年食堂专享老年人食谱……也许过不了多久,这种“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就将在步入老龄化的中国成为现实。

  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都在提案中呼吁推行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的新模式——“社区养老”。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正在制定相关规划,争取能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

  文/特派北京记者徐靖、王飞、李栋、柳建云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提出“社区养老”提案的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描绘出“社区养老”的初步模式。

  “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表示,社区养老与传统家庭养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利用社区所提供的社会化服务,“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何小平建议,根据社区养老模式的要求,每个社区要逐步建设各种设施,包括集中居住设施,如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等;同时建设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老年人护理院等医疗护理设施,还要在社区内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等文体活动设施;还可以提供入户陪护、紧急援助、送餐等服务。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表示,相关规划已在制定中,希望能在“十二五”首先在全国的社区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起来,为社区里的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80岁以上老人

  今年可享统一津贴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日前表示,民政部今年想在全国统一高龄津贴制度,提倡以省为单位向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

  养老方式比较

  家庭养老: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大批养老阶段,80后小夫妻需要赡养4个以上的老人,使家庭养老越来越行不通。

  居家养老:即社区养老,老人住在家中,养老服务由社会提供。欧美国家很普及,大约80%老人接受这种方式。

  机构养老:我国养老院养老床位数量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供需严重不平衡。而且很多人对于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养老的方式还不太接受。

  资金来源: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表示,搭建“社区养老”平台,政府可以考虑引入民间资本或海外资本,并在税费方面给予减免优惠。

  “在这个工作中,政府可以牵头组织,引入民间组织来做具体的工作,比如小型的民办养老院与社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等。”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

  建设思路:

  看病就医:街区医院改造为老人病护理院

  根据全国政协委员韩忠朝的调研,目前全国大约1.7亿老人中,有20%~30%存在肢体语言、听力或精神等方面的残疾。为此,“社区养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多种医疗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他建议,可以由政府出面统一调配国有资产,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将一些街区医院改造为老年病护理院,或者整合教育资源,将生源不足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改制转为社区养老机构。

  饮食起居:空巢老人可去老年食堂就餐

  根据政协委员相关提案中透露的统计数字,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空巢率约为49.7%。全国政协委员刘云生在提案中建议在推行“社区养老”时,政府可以出台鼓励政策,支持餐饮业兴办社区老年食堂,或者提供老人餐饮服务项目,根据老年人特点制定餐饮食谱,专设送餐服务。

  日常护理:缴纳护理险晚年可享免费护理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时,将会关注行动不方便、失能、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据他透露,目前民政部正在联合专家组进行养老护理员培训方面的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建议政府将老年人的生活护理纳入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如果缴纳了养老护理险,老了之后,就可以在所属的社区托老所内进行免费护理。”她说,经专家计算,每月交纳月平均工资1%,交纳20年,就可以承担老人大部分的晚年护理费用。

  社会学家:五年内实现“社区养老”仍困难

  对于民政部提出希望能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社区普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的表态,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认为,五年内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十分困难,首先财力上跟不上;其次,托老所社会工作者培训也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传统养老观念还未能改变,托儿所孩子都不愿意去,更何况托老所。

  陆学艺认为,社区养老大规模普及,恐怕需要20年。

  广州90万老人

  领养老金津贴

  本报讯 (记者蒋悦飞)退休企业人员今年有望进一步提高医保待遇。在昨天召开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会议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表示,广州已有90万老人领取养老金(含老人津贴)。

  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07万,占常住人口的13.8%,领取基本养老金(含老年津贴)的人员已达90多万人,其中企业退休人员63万人。

  广州社区养老院冷热不均

  老年人数直线上升突破百万 不少老人选择“社区养老”

  本报讯 (记者曾卫康、廖靖雯 实习生刘高阳)广州老人人数不断增长,突破100万人,广州社区老人院也进入市场“肉搏战”,有的满员难进,有的关门大吉。

  “住得舒服,在市区,亲戚来探望好方便。”何婉婆婆入住海联路的海珠区老人公寓已3年多。何婆婆的子女都在国外,以前在家里请了一名保姆照顾起居,“但每天两个人在家里,总感觉很别扭”,3年前她来到了老人公寓,这里离原来的家不过十来分钟车程,亲戚隔三岔五就来探望她,比在家里请保姆舒服多了。

  同房的95岁邓素清婆婆,膝下儿孙满堂,为了不给晚辈添麻烦,4年前她自己提出住进老人公寓。邓婆婆喜欢这里生活便利,门口就是超市,想换换口味,打一个电话,附近餐厅就能送云吞、牛腩过来。“这里24小时都有医生护士,一旦有点不舒服随时可以照顾, 住在滨江路的女儿走路就能来探望,一举两得。”

  记者看到,位于海联路的老人公寓,是区民政局的原址,生活配套非常便利。由两栋楼组成的院区共有150张床位,电视机、电热水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据一家社区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这些在家门口养老的老人,只要行动自如,平时只需和院方打个招呼或者做个登记,就可以回家或者和街坊喝茶,但却享受到老人院的服务。

  挤爆:还有60多人排队

  海珠区老人公寓吴迎春院长表示,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都好,加上收费低廉,该院的床位早已供不应求。区民政局迁址后,市、区民政部门有意在原址新建一座老人公寓,能增加6~7倍的床位,满足更多老人家的需求。

  “还有60多人在排队等着入住。”位于越秀区光塔路的越秀区老人院负责人说,老人们的入住情况“满得不得了,想安排都安排不了”。

  而越秀区的其他一些老人院,入住情况则不尽如人意。记者从海珠中路出发,一路上在人民南、纸行路、光塔路、海珠北路、六榕路看到了越秀区福利院、六榕街托老中心、金德安老院等5家养老机构。诗书街工作人员说,距离越秀区老人院不远的一个养老机构,年前就关门大吉了。

  冷清:社区养老机构不好做

  “社区养老机构不好做”,曾经在广州市区经营两间养老院的杨女士说。她早年下海,在广州经营养老机构已经超过5个年头,“办养老院赚钱不多,好过打份工吧。”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YN的网站 ( 鲁ICP备09047109号 )

GMT+8, 2025-4-21 07:48 , Processed in 0.24315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