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半个世纪,韩国就从绝对贫困人口超过40%的极度贫困状态摆脱,一跃发展成为今天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飞跃中,国货意识的培育以及“爱用国货”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建国的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韩国给予了大量的物资援助,物资以农产品为主。这缓解了韩国建国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的窘况,但由于廉价外来农产品的大量涌入,本国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很快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衰退和萎缩;随着占国内人口总数近60%的农民消费水平的日益下降,国内消费结构严重畸形,致使国内新兴工业的内需市场缩小,并间接导致工矿业、制造业乃至服务业等诸多产业的不景气。 “身土不二”应运而生。用通俗的话讲,就是“韩国人最适合吃韩国土地上生长的东西”,这本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新农村运动中韩国民间组织“韩国农协”出于推销农产品、维护农民的利益提出的一个消费口号;后来农协办公大楼上又出现了“农都不二”的新字样,意指城市和乡村不可分离,呼吁缩减城乡差距。 “身土不二” 由此成为韩国人宣传国货的主打牌。此后,韩国民众对国产农产品的购买逐渐成为一种带有惯性的消费观念,无形中为韩国农业筑起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韩国农产品的价格和销量均不断攀升。而农民收入增加,内需扩大,国内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随之改善。可以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对国产农产品的积极消费政策,从很大程度上保障并推动了本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身土不二”的消费理念自觉延续至今,加之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讲究,“身土不二”还有发扬光大的趋势:比如今天大部分韩国人在选择购买同类商品时,即使韩国食品价格高于进口产品,依然会倾向于购买本国产品,理由很简单:“味道纯正,适合我们韩国人的体质,也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对国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使韩国企业的投资活动十分活跃,也为扩大出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基矗然而,单靠民间组织的推动和民众的自发行动,国货意识是无法发展到今天的深度和广度的,这其中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由韩国政府为主发起的“爱用国货”运动。 作为新生活运动的一环,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爱用国货运动实现“培养国民政治意识和主权意识、树立民主主义思想、实现经济福祉、创造民族品牌”等目的。在运动过程中,政府打出“亡国奢侈品”、“洋烟毁我祖国”等带有强烈心理暗示的标语,大举开展宣传攻势,甚至于1960年7月在汉城市(今首尔)光化门前烧毁了收缴的2000多盒洋烟。以现在经济发展的视角来看,这是一种过激的保护行为,但它充分体现了当时韩国政府振兴民族经济的决心。 除了大搞各种运动,韩国政府在当时更将爱用国货法律化,在制定整合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颁布了“特定外来品买卖禁止法”,这可以说是当时爱用国货运动发展到极致的最好注脚。 上世纪90年代末韩国出现经济危机,韩国政府为了缓和压力、刺激经济复苏,再次号召国民购买国货。特别是为了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政府常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进口货与国产货的差别,鼓励韩国人购买本国农产品。这些举措对本国经济的回暖起到了积极作用。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YN的网站 ( 鲁ICP备09047109号 )
GMT+8, 2025-1-23 15:08 , Processed in 0.13759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