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LYN的论坛 门户 焦点新闻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首份民间报告直指精神病收治八大缺陷

2010-10-20 21:30| 发布者: robot| 查看: 158| 评论: 0

  田享华

  10月10日,我国民间首份有关“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的分析报告(《中国精神病收治制度法律分析报告》,下称《分析报告》)正在持续发酵。报告指出,目前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强制收治没有门槛、与国际标准不符”等八大缺陷,并呼吁出台精神卫生法,目前正在等待权威部门的介入和回应。

  当天正逢第十六个世界精神卫生日。

  精神病收治制度

  据了解,发布这份报告的两个民间公益组织“精神病与社会观察”和深圳衡平机构正打算每年都发布类似报告。其中称,我国各类精神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经超过1600万。也就是说,至少每13名中国人中,即有一名精神病患者。

  报告牵头执笔人黄雪涛律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发布报告是为了推动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对话,让更多的法律人士介入其中,同时也期待精神卫生界立法专家和立法者积极回应。

  这份四万余字的《分析报告》通过对大约100多个真实案件、30余种法律规范以及300多篇新闻报道的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精神病医学中该收治的不收治、不该收治的却被收治的混乱局面以及资源配置错位对公众的威胁,同时也指出我国现行的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八大缺陷。

  这其中就包括:强制收治没有门槛、强制收治没有程序规范、否认个人拒绝住院的权利、不经法定程序推定监护人、出院遵循“谁送来、谁接走”的规则、住院期间没有纠错机制、司法救济失灵、精神损害赔偿数额非常低。对于最后一点,黄雪涛强调,不少案件,经过多年艰难抗争,最终胜诉的当事人往往只得到两三万元的精神损害赔偿。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卫生法学研究所所长张赞宁教授也认为:“现如今,精神病强制收治的两种常态,即应该被收治的患者被拒之门外,不该被收治的个人却被强制治疗。这种稀缺医疗资源错配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制度的受害者,面临来自精神病院和未收治患者的双重威胁。”

  对此,《分析报告》建议当务之急是制度建设,赶紧制定精神卫生法。据介绍,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进程始于1985年,至2010年已历时25年。虽然其间数易其稿,但精神卫生法依然未能出台。不过,目前中国已有六部地方的《精神卫生条例》。

  《分析报告》最后提出了五点建议,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异议机制,推广法律代表制度。报告建议通过一个渐进式的推进,为非自愿的精神病人提供一套有效的异议机制。通过异议机制和法律代表两个方面,保证当事人的诉权得以完全实现,免受精神病医生权力滥用之苦。报告呼吁尽快落实世界精神病学会关于职业伦理标准的《马德里宣言》,填补中国精神科医师的职业伦理规范的空白。

  为精神卫生立法提供参考

  上述结论并非凭空分析,而是经过了三年的研究。黄雪涛在代理一起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中国的精神病收治制度存在着诸多法律问题,随后便开始与一些律师、医生及公益机构一起对精神病收治问题进行研究,并发起志愿公益工作组“精神病与社会观察”,以法律的视角研究精神病收治制度并撰写分析报告。

  今年10月,《分析报告》在三易其稿后终于完成。黄雪涛强调,行业利益阻碍了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医疗机构贪图省事、简化或者扭曲了鉴定和收治程序。

  为此,在发布的同时,他们还将此报告寄送给了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提供参考。据了解,这是我国首部从法律视角对精神病收治制度进行分析的民间报告。不过,参与其中的北京益仁平中心常务理事、香港中文大学客座研究员陆军昨天告诉记者:“目前的反馈是来电采访的很多,而发给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的邮件已经显示签收了,但还没有他们的回应。”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YN的网站 ( 鲁ICP备09047109号 )

GMT+8, 2025-1-24 01:43 , Processed in 0.14011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