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军(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2010年9月初,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南边村宜巴高速公路工地上,发掘出3000余具抗战时期国民党将士遗骸。如此之多的英灵遗骸从何而来?当年这里发生了怎样的血战?率领这支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将领,又是一位怎样的传奇人物?本刊在搜集整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试图为读者还原出那个悲壮的年代…… 牺牲将士多来自湖南 宜昌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口,素有“川鄂咽喉”之称。抗战爆发后,这里成为中国军队的后勤交通枢纽和陪都重庆乃至西南大后方的门户。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湖北省枣阳和宜昌地区)会战。1940年6月宜昌沦陷,此后,敌我在宜昌外围对峙了5年之久,双方拉锯战不知打了多少次。 1941年春,国民革命军第75军预备第四师下辖3个团,负责现宜昌夷陵区一带的防守,师部迁到黄花乡南边村。发现的这3000余遗骸,正是当年预备第四师的将士们。 那一年,敌我双方拉锯战极为频繁,战斗之惨烈,非笔端所能完全形容,沙坝店子战役即是其中的一例。在一篇题为《回忆预四师在宜昌抗日的往事》的文章中,老战士易行锡回忆了当年的战况: 1941年冬月的一天,凌晨1点,第四师奉令与日军作战,指挥部下达了夜袭沙坝店日军据点的命令。2点,主攻团10团进入预定区域,工兵排余排长带领1人在前面排除障碍。他们摸到敌前沿阵地,先用虎口钳剪断了敌人的第一道铁丝网,接着顺利地剪开了第二道,把敌人的阵地撕开了一个口,10团向前跃进了100多米。然而,当我工兵剪第三道铁丝网时,触动了敌人的警报,1000余人顿时暴露于日军视线与火力网之下。此时此刻,除了主动进攻别无良策,团长立即下令强攻冲锋。敌阵中六挺机枪一齐向我军开火,我军一无掩体,二无战壕,一排排地被敌火力扫倒。冲一次倒一批,二营营长当场阵亡。 第二次冲锋时,全团已伤亡过半。三营高营长冒着弹雨,带领50多人从侧面接近敌阵,但终因寡不敌众,我50多名官兵全部与敌同归于尽。10团在此次血战中,仅剩下13人,其中3个重伤,5个轻伤。 天亮后,日军对中方将士尸体进行检查,凡发现有一点气息的,都残暴地补上一刺刀。有个名叫刘帮锐的战士受了伤,被几个已死的士兵压在身上,未被敌人发现而幸免于难。他家里人听说10团全部战死,正在哭着为他准备后事,他却趁天黑后回到了师部。 预备第四师驻守南边村一带长达4年之久。该师所属野战医院就设在南边村一个叫养老坪的地方。3000多位抗日将士的遗骨,就埋在野战医院原址后面的山坡上。易行锡的回忆文章中,还讲述了当年牺牲将士被掩埋的过程,看后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由于日军封锁了我军的运输线,医药奇缺,一般到了重伤室的将士,百分之百无救。一次,有个重伤员眼看医治无效,几个士兵要将他抬走,这个伤员大喊着“我没有死呀,我还要杀敌报国,杀敌报国!”喊着喊着就断了气。看到这种情景的人,没有不流泪的……开始对死去的将士还能用白布裹一下,一人埋一个土坑,坑里可垫一点稻草。后来伤亡人数倍增,就几个人或几十个人一坑。凡排长以上的军官都单独刻了小石碑,士兵都把姓名集中刻在几块大石碑上,我记得其中一块石碑上就刻有800多士兵的姓名。 今年54岁的南边村村民易钱生曾听父亲讲,预备第四师的战士,很多都来自湖南。上世纪80年代,还有很多湖南人来这边寻找自己亲属的墓地,但没有找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YN的网站 ( 鲁ICP备09047109号 )
GMT+8, 2025-1-24 01:33 , Processed in 0.14070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