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在北京八一大楼接受记者采访(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题:“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访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 新华社记者王玉山 2010年12月的一个午后,八一大楼。一身戎装的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迈着稳健步伐走入记者中间,微笑着同大家娓娓交谈,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等问题,话往昔,望未来。 地方大学生踊跃入伍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 记者:今年的征兵工作已经结束。我们看到近几年大批的地方大学生积极报名参军,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梁光烈:参军报国是每一代热血青年的理想和追求。近年来,在国家和军队的鼓励支持下,一大批地方大学生报名参军。仅去年就有10.6万地方大学生入伍,今年报名参军的大学生也十分踊跃。我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 一是有利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我军历来是个大学校、大熔炉,通过几年的当兵锻炼,大学生在严格正规的军营生活中,能够更加全面地磨练意志品质,加钢淬火,尽快成长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才。 二是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生成提高。现在部队的装备科技含量高,对兵员素质要求也高。地方大学生参军入伍,能够带动基层部队学习新装备、掌握新装备,增强部队战斗力。 三是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在军营几年,大学生增强了国防观念和集体意识,回到社会后,他们不仅是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还能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快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好地作贡献。 “十一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记者:过去的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5年,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快速发展的5年。您如何评价“十一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梁光烈:“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着眼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协调推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二是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有效,三是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四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稳步推进,五是重大任务完成出色,六是军事外交成果丰硕。 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有效,为应对危机、维护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和平。为了维护和平,军队都做了哪些准备? 梁光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1年总体来讲是处于和平环境。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和平时期来之不易,是党和人民通过努力争取来的。从现在的世界形势来看,打一场全面战争不太可能,但是一些局部地区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或者因“擦枪走火”引起一些军事纠纷,也是不能排除的。中国有句古话,“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但是不能忘了战争,不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作为军队来讲,我们始终都没有放松各个方面的军事斗争准备。近5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军统筹推进各个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大力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磨砺了官兵英勇顽强、敢打必胜的战斗意志和作风。二是全面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大实战化、对抗性训练力度,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联合作战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三是积极进行新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人和武器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新装备的作战效能。四是不断加强战场设施及各项配套建设,战时综合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五是认真贯彻国防动员法,加快构建现代国防动员体系,较好地服务了军事斗争准备全局。这些年我军作战能力的快速提升,为我们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提供了重要支撑。 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国防和军队改革稳步推进 记者:我记得念小学的时候一直在提四个现代化,其中也包括国防现代化。目前,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怎么样? 梁光烈:“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快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使我军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变化比较大的: 一是部队编成结构更加合理。现在军队总员额中,海军、空军、二炮所占比例进一步上升,陆军比例逐步下降。我们还增加了一些新装备部队,减少了部分老旧装备部队。从全军范围看,目前我军技术兵种比例是比较大的,一般兵种比例较过去明显减少。 二是官兵素质进一步提高。1998年,我军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25.8%;目前,这一比例已达到80%,是10年前的3倍多。其中有的军师级领导干部还是博士、硕士。士兵的成份结构也有很大变化,刚才我们提到地方大学生入伍,他们的到来,给军营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是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大批新型武器装备陆续装备部队,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去年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展示的歼-10作战飞机、空警-2000预警机、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99式主战坦克等我国自主研制的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振奋了民心士气,壮了国威军威。这些年,我们国防科研队伍在发展武器装备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的装备要靠我们自己自力更生来解决。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不能靠别人,也是有钱买不到的。 四是后勤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这些年,我多次去边海防部队,亲眼看到基层部队基础设施面貌焕然一新,一线连队吃水、用电、洗澡、取暖、看病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军人工资待遇有了较大改善,还换发了新式军服。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军队、对军人的关怀。 记者: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都在积极推进军事变革。我军在“十一五”期间都有哪些改革举措? 梁光烈:我军着力推进了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比如,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调整体制编制,部队编成结构更加合理;着眼联合作战要求,健全完善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兵役制度和军人转业退伍安置政策、军人住房、医疗、保险政策改革,等等。同时,加大后备力量调整改革力度,全国基干民兵由1000万压缩到800万,预备役部队由60万压缩到51万。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中国军队经得起任何考验 记者:过去几年,从抗震救灾到抗洪抢险,军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您对他们的表现满意吗? 梁光烈:我对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我们国家在历次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军队都是生力军,都是突击队。我们这支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当国家遇到这些灾难的时候,军队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我们有这样的部队,老百姓放心。凡是出现灾情险情的地方,只要军队一去,老百姓就感到心里踏实了。 过去5年,我军先后完成汶川抗震救灾、支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抢险救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执行任务种类之多、用兵规模之大、出动频率之高,是多年来少有的。在每次执行任务的危急关头,许多领导干部都身先士卒、不惧艰险,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像“救不出乡亲吃不下饭”的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英勇牺牲在抗洪一线的某部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事实证明,我们这支军队,在关键时刻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 我这里要特别讲讲80后、90后的青年官兵,他们也是好样的,在危急关头都能冲上去、豁出去,表现得十分英勇。从这个侧面,可以看出我们军队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也反映出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是富有成效的。 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在过去的5年中,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哪些方面得到了体现? 梁光烈: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胡主席强调,要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放到国家战略全局中筹划。国家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军队在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科学确立发展目标、任务、步骤和要求,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目前,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相关行业系统也在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政策和措施。 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胡主席的指示要求,着力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 三是军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国防建设,人民军队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军共投入劳动日6500多万个,车辆机械370多万台次,积极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办了不少大事实事。我军参加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以及西部机场网、高速公路网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860多项,参加“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520多项,成片造林1600多万亩,建立扶贫联系点2.3万多个,新农村示范点3万多个,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医院127所。 军事外交成果丰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近年来,我们在国际场合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军人的身影。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的作用又是什么? 梁光烈: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军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军事外交格局。目前,我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与22个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对话机制。5年来,我们共向30多个国家的军事院校派遣了1200多名军事留学生,我军院校为130多个国家培养军事留学生近万名。我们还与外军举行了32次联合演习或联合训练,特别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和平使命”系列军演,规模大、层次高,既锻炼了部队,也有力震慑了“三股势力”。 我军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国际救援等活动。5年来,我们共派出维和官兵1.3万人次,参加了联合国13项维和行动,是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我军还派出专业力量,参加了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灾等重大国际救援行动,并协助政府向12个受灾国提供了总价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前不久,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刚刚从亚非5国归来,他们在88天时间里,共诊治了1.2万多名当地民众,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 记者: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梁光烈:我认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指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党的军事理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指针。 新世纪新阶段,胡主席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胡主席的重要论述,主要回答了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履行什么样的使命、怎样履行使命,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和生动展开,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记者:最后还想请您给我们在回顾“十一五”成就的同时,也展望一下未来5年有什么样的宏伟蓝图? 梁光烈:“十一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令人振奋。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军现代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国防和军队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周边安全环境比较复杂,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有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前进。 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围绕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努力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按照既定部署,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完成好各项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LYN的网站 ( 鲁ICP备09047109号 )
GMT+8, 2025-1-23 07:24 , Processed in 0.14009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